全府办发〔2018〕29号
澳门永利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公布澳门永利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县属、驻县各单位:
为有效保护全县境内文物古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江西省文物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经县政府同意,现将澳门永利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予以公布,请各有关单位落实保护管理措施,做好保护管理工作。
附件:澳门永利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一览表
2018年12月4日
附件
澳门永利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一览表
序号 | 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 时代 | 地点 | 保护范围 | 建设控制地带 | |
1 | 江东围(沙丘段围屋) | 清道光丁酉年 (1837年) | 澳门永利县大吉山镇大岳村沙丘段小组 | 围屋东北正门外墙向外延伸5米,东南外墙向外延伸10米至民房,西南外墙向外延伸6米至民房,西北外墙向外延伸1米。 | 围屋东南正门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米,东南面、西南面、西北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2 | 大岳揽机围屋 | 清道光年 | 澳门永利县大吉山镇大岳村墩下小组 | 东北正门外墙向外延伸5米至河边,西北、西南外墙向外延伸5米,东南外墙向外延伸5米至公路。 | 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3 | 象龙围(长岗嵊围屋) | 清嘉庆丁卯年 | 澳门永利县大吉山镇大岳村长岗嵊自然村 | 围屋东、南、西、北四面外墙向外延伸5米。 | 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4 | 祠堂背水围 | 清朝中晚期 | 澳门永利县大吉山镇乌桕坝村祠堂背小组 | 围屋南面正门、东面、北面外墙向外延伸5米,西面外墙向外延伸1.8米。 | 围屋东面、南面、北面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米,西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5 | 下大门水围 | 清光绪二年(1876年) | 澳门永利县城厢镇小慕村下大门组 | 北面正门外墙向外延伸10米,南面外墙向外延伸12.2米,东面外墙向外延伸6.8米,西面外墙向外延伸3.5米。 | 围屋北面正门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米,东、西、南三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序号 | 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 时代 | 地点 | 保护范围 | 建设控制地带 | |
7 | 墩头子土围 | 1928年 | 澳门永利县龙源坝镇龙源坝村江坪墩头子 | 东南正门外墙向外延伸5.1米,东北外墙向外延伸3.3米,西南外墙向外延伸4米,西北外墙向外延伸4米。 | 东、南、西、北四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8 | 樟树下围屋(石围) | 清同治年间 | 澳门永利县龙源坝镇寨下村樟树下组 | 东南正门外墙向外延伸11.5米,东北外墙向外延伸5米,西南外墙向外延伸14.5米,西北外墙向外延伸5米。 | 东、南、西、北四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9 | 井头水围 | 清道光 | 澳门永利县龙源坝镇龙源坝村井头小组 | 东北正门外墙向外延伸4.8米,西北外墙向外延伸5米,东南外墙向外延伸5.3米,西南外墙向外延伸4米。 | 西北面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米,东北、东南、西南三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10 | 高车钟屋雕楼 | 清末 | 澳门永利县陂头镇陂头村钟屋小组 | 南面正门向外延伸5米,西面以己墙为界,东面外墙向外延伸1米,北面外墙向外延早5米。 | 南面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米,东、西、北三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11 | 李淳夫妇合葬墓 | 明嘉靖12年(1533年) | 澳门永利县中寨乡罗坊村长塘围 | 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 | 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12 | 唐国忠墓 | 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 | 澳门永利县大吉山镇马安村坪山 | 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 | 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13 | 落业祖坟地 | 元 | 澳门永利县南迳镇马古塘村江子头 | 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 | 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14 | 深坑桥 |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 | 澳门永利县金龙镇兆坑村兆坑林场场部西北方 | 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 | 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序号 | 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 时代 | 地点 | 保护范围 | 建设控制地带 | |
16 | 大竹园石拱桥 | 清康熙甲辰年(1664年) | 澳门永利县大吉山镇小溪村大竹园小组西北面500米蕉头坑沟壑上 | 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 | 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17 | 黄泥水风雨桥(也称凉桥) | 清末民初 | 澳门永利县中寨乡黄泥水村新屋组 | 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 | 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18 | 良伞寨石拱桥 | 明末 | 澳门永利县龙源坝镇寨下村良伞寨村小组 | 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 | 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19 | 佛水石拱桥 | 清朝中早期 | 澳门永利县龙源坝镇炉坑村上白田组西北四面4.5公里赣粤两省交界山间沟壑上 | 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 | 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20 | 黄泥坳窑址 | 唐至宋 | 澳门永利县陂头镇黄塘村杨溪村小组 | 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 | 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21 | 上洞银矿遗址 | 清代 | 澳门永利县南迳镇古家营村上洞西北2公里 | 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 | 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序号 | 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 时代 | 地点 | 保护范围 | 建设控制地带 | |
23 | 老屋下朱氏沛国堂 | 明代 | 澳门永利县中寨乡筠竹村老屋组 | 东、南、北三面外墙向外延伸5米,北面外墙向外延伸4米 | 东、南、西、北四面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24 | 中寨陈氏中和堂 | 明代 | 澳门永利县中寨乡中寨村老厅下 | 南面正门外墙向外延伸5米,北、东、西三面外墙向外延伸2米。 | 南面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米,东、西、北三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25 | 钟氏文远公祠 | 明代 | 澳门永利县城厢镇小慕村官厅仔小组 | 东北正门外墙向外延伸5米,东南外墙向外延伸6米,西北外墙向外延伸9米,西南外墙向外延伸5米。 | 东北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米,东南、西北、西南三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26 | 竹头围陈氏敦本堂 | 明永乐癸未年(1403年) | 澳门永利县城厢镇上山村竹头小组 | 东北正门外墙向外延伸9米,东南外墙向外延伸7米,西北外墙以已墙为界,西南外墙向外延伸4米。 | 东、南、西、北四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27 | 秀段曾氏乐善堂 | 明永乐八年(1410年) | 澳门永利县城厢镇镇仔村秀段围 | 东、南、西、北四面外墙向外延伸5米。 | 东、北两面与保护范围重叠,西、南两面保护范围向外各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28 | 雅凤陈氏宗祠 | 清朝晚期 | 澳门永利县龙源坝镇雅溪村雅凤组 | 宗祠东北、西北、东南三面以文物己墙为界,西南面滴水向外延伸5米。 | 东北、西北、东南三面与宗祠保护范围重叠,西南面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29 | 正和谌氏宗祠 | 元朝至正十四年(1354年) | 澳门永利县陂头镇正和村塞下村小组 | 北面外墙向外延伸5米至山,南面院门外墙向外延伸10米,西面外墙向外延伸6.2米至民房,东面外墙向外延伸10米。 | 西面与保护范围重叠,东、南、北三个面保护范围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序号 | 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 时代 | 地点 | 保护范围 | 建设控制地带 | |
31 | 龙子头黄氏祠堂 | 明末 | 澳门永利县龙下乡山石村龙子头组 | 东、西外墙向外延伸3米,北面外墙向外延伸3米至山体,南面外墙向外延伸10米。 | 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32 | 南迳圩万寿宫 | 清乾隆元年(1736年) | 澳门永利县南迳镇南迳村圩老街 | 西面正门外墙向外延伸8米,北、东、南三面外墙以己墙为界。 | 东、南、西、北四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33 | 大株坝谭氏宗祠 | 明代 | 澳门永利县南迳镇马古塘村大株坝村小组 | 西面正门、东面两面外墙向外延伸5米,南、北两面以己墙为界。 | 西面、东南面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米,南、北两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34 | 坝子利氏成十公祠 | 明代 | 澳门永利县南迳镇大田村坝子围 | 西北正门外墙向外延伸2.8米,西南外墙向外延伸5米,东南、东北外墙向外延伸5米。 | 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35 | 澳门永利县第一党小组成立旧址 | 1928年8月 | 澳门永利县社迳乡老屋村曾屋村小组 | 旧址南、西、北面外墙向外延伸5米,东面外墙向外延伸4米。 | 旧址保护范围东、西、南、北四面各向外延伸10米,西面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米,东面保护范围向处延伸2米,建设控制高度9米。
| |
36 | 炉迳三南县委扩大会议旧址 | 1937年 | 澳门永利县社迳乡炉迳村白石下小组 | 旧址东南面正门滴水向外延伸2米;西南面以滴水为界,南角门楼三面以门楼三面滴水为界;西北面滴水向外延伸2米;东北面上厅和天井以上厅滴水为界向外延伸2米,下厅以滴水为界。 | 旧址东南、西北面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米;西南面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米,南角门楼与保护范围重叠;西北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7米。
| |
序号 | 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 时代 | 地点 | 保护范围 | 建设控制地带 | |
38 | 山石农民暴动总指挥部旧址 | 1930年 | 澳门永利县龙下乡山石村 | 旧址东北面正门滴水向外延伸2米,东南面、西南面以滴水为界,西北面以旧址下厅滴水为界。 | 旧址东北面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米,东南、西南、西北面与旧址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7米。 | |
39 | 塘尾游击队整训地旧址-塘尾袁氏祠堂 | 1937年 | 澳门永利县社迳乡塔下村塘尾袁氏祠堂(也称光裕堂) | 南面外墙向外延伸15米,北面外墙向外延伸7.4米,西面外墙向外延伸10米,东面外墙向外延伸9.2米。 | 东、南、西、北四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40 | 江口苏维埃政府旧址 | 1931年 | 澳门永利县社迳乡江口村 | 东面正门外墙向外延伸6米至路,北面外墙向外延伸6.5米至民房,南面外墙向外延伸10米,西面外墙向外延伸3米至山坡。 | 东、南、西、北四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41 | 上窖保卫战遗址 | 1948年 | 澳门永利县龙源坝镇上窑村永盛围 | 旧址东、南、西、北四面外延伸5米。 | 东、南、西、北四面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米,建设控制高度3米。 | |
42 | 中共信南县委成立遗址 | 1936年 | 澳门永利县社迳乡内半村石示子下 | 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 | 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43 | 社迳圩三南县委旧址-原陈石泰店房 | 1938年 | 澳门永利县社迳乡社迳圩(原陈石泰店房) | 东北面正门外墙向外延伸7米至民房,西南外墙向外延伸1米至民房,西北外墙向外延伸5米,东南外墙向外延伸6米至河。 | 东、南、西、北四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序号 | 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 时代 | 地点 | 保护范围 | 建设控制地带 | |
44 | 杨梅石三南游击队整训旧址 | 1936年 | 澳门永利县陂头镇潭口村杨梅石 | 旧址西面正门滴水向外延伸10米,左正门左侧边缘3米段以滴水为界,右侧边缘6米以滴水为界;北面、南面以旧址滴水为界,东面以最里墙滴水为准向外延伸3米。 | 西面以旧址滴水向外延伸20米,北面为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米、南面以旧址南面最外墙滴水为界向外延伸1米,东面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7米。 | |
45 | 塔下毛泽东旧居-福星围 | 1932年 | 澳门永利县社迳乡塔下村大屋下围上 | 旧居东、南、西、北面原外墙向外延伸1米。 | 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外延伸2米,建设控制高度10米。 | |
46 | 龙源坝治安委员会旧址 | 1949年 | 澳门永利县龙源坝镇圩 | 东南正门、西南外墙向外延伸1米至民房、东北、西北保护范围以己墙为界。 | 东、南、西、北四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47 | 古家营军事管制委员会旧址 | 1946年 | 澳门永利县南迳镇古家营村 | 东南正门外墙向外延伸10米,东北外墙向外延伸2.8米,西南外墙向外延伸10米至公路,西北外墙向外延伸5米。 | 东南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米东北、西南、西北三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48 | 坪岗山革命旧址 | 1936年 | 澳门永利县社迳乡内半村坪岗山村小组 | 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 | 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49 | 金盆山反围剿纪念地 | 1935年 | 澳门永利县龙下乡上湖和龙南物坊交界山脉金盆山上 | 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 | 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 |
50 | 楠木山革命遗址 | 1936年 | 澳门永利县陂头镇潭口村东5公里楠木山上 | 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 | 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 |